——访日本富士胶片公司(FUJIFILM)常务执行役员石川隆利
一枚 20 微米厚的胶卷截面重复交叠,10 到 20 层不等。截面中感光粒子、发色粒子等各种粒子被涂布在感光层中。一枚普通的胶卷承载了传统的影像文化,也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革。历经「胶卷时代」、「数码时代」转型巨变的富士(FUJIFILM)擅用胶片技术这一企业核心生命力,打造了全新的「健康护理时代」。
——题记
胶卷行业的富士、柯达两大巨头竞争长达半个多世纪,而进入到数码时代不到 10 年就发生了冰火两重天的剧变,一个傲然屹立于世界 500 强,一个则走向了破产重组。
富士胶片在「数码时代」没有局限于数码产品,而是基于自己在胶片业累积的尖端技术,成功转型为一家在多个领域研发高质量产品的多元化公司,进军化妆品、生物医药等全新的领域,挑战传统的行业巨头,石川常务将富士打开「后胶片时代」的华丽转型之路娓娓道来。
时代变革下的光影抉择
创新不仅来自变革,也来自继承,不管富士胶片如何创新改革,其企业生命的原点还是胶片技术。富士胶片集团将积蓄 80 年的胶原蛋白技术、纳米分散技术、抗氧化技术应用于「艾诗缇」护肤品牌,「艾诗缇」以其独特的优势让富士在竞争残酷的化妆品领域,凭借差异化策略站稳了脚跟,成为进军健康护理产业的成功「试水」。
记者:富士集团一直致力于钻研感光材料,将银的技术横向、多元化发展,不止应用于相机,还有打印机、成像技术、软件等等。现在为什么要进军化妆品领域、医药品领域、再生领域?
石川常务:正如古森会长所讲的「企业进行产品的生产,以及服务的提供,一定要和市场的需求相吻合」。而且富士胶片健康护理事业的发展历史已经很久了,我们很早就有 X 光图像诊断的业务。2000 年,胶卷市场萎缩了,但是医药品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我们就把重点转移到了医药品上。之后率先推出的就是于 2006 年上市的护肤品系列,也就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产品。同年我们还推出了功能性食品系列。2008 年我们开始正式进入医药品和治疗领域,然后我们在 2010 年又启动了再生领域这个方面的业务。近年来我们在健康护理事业的举措就是 2014 年和 2015 年分别兼并两家公司(Japan Tissue Engineering 和 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这两家公司都是从事再生医疗的企业。
记者:富士的健康护理事业都包含了哪些业务?
石川常务:我们在健康护理事业的起步始于诊断领域,我们开发了 X 光诊断系统、内窥镜、图像信息系统等等。而现在的富士胶片已经将健康护理事业范围延伸到了生命科学事业,以及包括医药品和再生医疗在内的诊断领域了。
生命科学事业包括了保健品、化妆品这些产品。医药品事业总体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低分子药物,另一部分是生物药物。这两种药物都有新药,富士胶片在医药品领域的开展已经覆盖了所有领域。而在再生医疗方面,我们公司一方面开展了自我皮肤的培养和移植业务,适用于烧伤皮肤的再生;另外主要在支援药物开发这方面发展业务,比如 iPS 细胞分化诱导完成的细胞模型的销售。
企业转型下的技术创新
随着数码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进入,2000 年之后,胶卷每年以 20%~30% 的幅度锐减。在上个世纪 80 年代,富士就意识到了 IT 时代和数码化是一定要到来的,因此,应对骤然来临的「数码风暴」推出了企业转型的三大战略,凭借相片胶卷的技术开拓新业务。
记者:请问富士进军健康护理领域,其优势是什么?
石川常务:富士的创新在于开发自有技术的独特优势。具体而言,相片冲印出来后之所以会褪色,实际上是发生氧化反应。防止照片氧化褪色而研发的抗氧化技术,同样适用于延缓肌肤老化,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进行防止氧化的技术的研发。另外,胶卷截面上的粒子是分散在明胶中的,明胶基本上是有胶原蛋白构成的,所以对于胶原蛋白的研究也是公司长期以来进行的研究。此外,还有纳米技术,就是将成分加工成很小很小的颗粒,让其可以溶于化妆品,或者制成胶囊状药品应用在我们的保健品上。
同时,我们在胶片上积累的技术同样运用在医药品和再生医疗业务。比如我们有解析、合成、设计等技术。这些技术早在我们胶卷时代已经得以最大限度的应用,我们已经完成了自主开发的解析、合成等技术。举例来说,在纳米分散技术方面,我们开发出了把现有的抗癌药物裹在脂质体中,稳定的投入体内的 DDS(药物传达系统)。抗癌药物的副作用都是比较大的,所以它投入的量都有严格的规定。我们因此通过脂质体的应用让药物可以直达患处。这样就可以将药物的投入量减少到 1/50 甚至 1/100。这样对患者的身体负担也比较小,副作用也降低了。这项技术也可以应用在现有药物上,造福患者。因而,我们在健康护理领域的开拓并非盲目创新,是始终基于「胶片时代」的技术经验的。
记者:请教一下石川常务,富士胶片的产学研是如何相结合的这套流程是怎么应用到新业务和新科技的拓展,对开发人员,如何激励他去开发出一个新的东西?
石川常务:在日本,健康护理领域的管制比较严格,所以和相关部门在各个领域保持频繁的沟通非常重要。在日本管制部门就是厚生劳动省(相当于中国的卫生部)。关于研发这块,日本国内也有很多的协助制度,可以称为日本版的 NIH 制度。因此我们也和日本的各个政府部门,包括文部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的教育部)、经济产业省(相当于中国的商务部)、厚生劳动省等多个部门在各个领域进行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于学术部分的合作,我们则不仅只是日本,也和全球的研究机构、著名教授有合作。比如在抗癌药物的实验上,我们同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全球最大的抗癌药物临床开发机构 MD Anderson 中心进行了合作临床试验和药物研发。关于生物药物的研发主要是由 CDI(Cellular Dynamics International)公司负责,这家公司是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关于生物药物的生产也就是 CMO 则是由在英国公司 FUJIFILM Diosynth 负责的。但是研发的中心还是先进研究所。
激励方面,在富士胶片,我们不仅对于健康护理事业,也不仅对于研发人员,而是面向整个富士胶片员工会有「富士胶片大奖」这个奖项设置。这个大奖会有公司社长来颁发,对员工所做的成绩给予奖励,包括奖状和奖金。这个是要从几个候补之中选出来的。另外,在各个研究所里还设有一些奖项,虽然不是像总公司的大奖,而是研究所长奖。
筑梦医疗下的核心动力
「新常态」下企业寻求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即是拥有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富士胶片转型的成功之道,就是具有很强的动力,做到了有目的地创造、拓展、变更它的资源基础。但创新是源源不断,没有退路的,探寻适合自身的变革道路、跻身市场竞争将是永久的命题。
记者:请问石川常务,首先是在预防治疗癌症或者其他疾病方面富士胶片取得了哪些进展,有哪些革命性质的技术?
石川常务:关于刚才您说预防癌症方面,我们的新药已经在临床试验阶段了。在美国的 MD Anderson 中心,现在有已经有 3 种药物已经或即将进入临床试验,另外还有 1 种新的药物计划要进入试验阶段,一共有 4 种药物有了进展,今后还会增加。另外关于预防这一点,其实癌的预防是很困难的。因为很难判断究竟是什么引发的癌症,因此就很难说预防。目前我们在预防方面针对的不是癌症而是阿尔茨海默综合症进行了研发,这个病症在发病之前脑子里已经会出现一些症状了,因此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提前预防,我们就着手开始了研发。
记者:作为医疗行业的后起之秀,富士胶片将如何和这些老牌的竞争对手譬如 GSK 等展开竞争?
石川常务:说到医药品的生产,我觉得在未被满足的领域还有很大的空间。所以我们首先要和竞争对手在这领域进行竞争。因为癌症是未被满足程度高的领域,因此我们主要关注癌症,加大这方面的开发。另外,在精神疾病方面现在阿尔茨海默综合症还没有有效的药物,所以我们专注于这方面的开发。
另外,不仅只是开发新药,应用像刚才介绍的我们的纳米分散技术和 DDS 这类技术,使药效进一步提高。关于这个方面,一般的大型制药公司没有进行研发,都是学术机构或者是先锋创投企业在投入开发的领域。所以我觉得在这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我们公司的独创技术的特长。
富士凭借其在「胶片时代」的多年积累,成功敲开了「新医疗时代」的大门,成为传统影响行业的颠覆者、开拓者。而富士人对于传统优秀技术继承和创新精神必将带领富士在以健康产业为主的多元化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