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心衰且左心收缩功能降低的患者,欧洲和美国的指南将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作为 I 级推荐。过去的二十年也证实了 ICD 的使用确实可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心脏猝死和整体死亡率。
然而,这种获益似乎也受心衰原因的影响,对于非冠脉疾病所致心衰的患者,植入 ICD 的患者临床获益有限,而目前可以支持该观点的研究证据也比较局限。
为此,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国立医院的 Lars Køber 博士及其同事对此针对病情稳定且有慢性症状性心脏病、EF 值下降和利尿肽水平下降的患者人群展开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旨在探讨慢性非缺血性心脏病患者植入 ICD 的临床获益情况。全文近期发表在 NEJM 上。
该研究纳入了 1116 例症状性收缩功能受损的心衰患者(非冠脉疾病诱发且左心 EF 值 ≤ 35%),随机分配为植入 ICD 组和普通临床治疗组(对照组),分别为 556 例和 560 例患者。其中,两组皆有 58% 的患者接受了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次要死亡为心脏猝死和心血管死亡。
结果显示,经过平均 67.6 个月的随访,ICD 组和对照组的主要结局发生率分别为 21.6% 和 23.4%。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分别为 4.3% 和 8.2%。ICD 设备感染的发生率分为别 4.9% 和 3.6%。
研究提示,对于非冠脉疾病所致慢性心衰的患者,预防性地植入 ICD 并未比普通的临床治疗有更多的临床获益。